close

藥物誘發致命性皮膚過敏 長庚找到解方

根據台灣藥害救濟基金會統計,台灣每年有近百例嚴重皮膚藥物過敏的病患,過去治療常用全身性類固醇,當症狀出現後即便停藥其病症仍會持續惡化,引起全身性的免疫反應,死亡率高達三○~四○%。林口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系/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表示,長庚醫療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利用anti-TNF-α生物製助聽器推薦劑可顯著降低一半的死亡率。

台灣一年會有近百例是屬於具致命性的嚴重助聽器皮膚藥物過敏的病例,其中多達六成是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JS)和毒性表皮溶解症(TEN)。

鐘文宏醫師表示,患者通常在服用藥物一~二週之後,漸漸出現過敏症狀。而一旦在症狀出現之後,即使停止藥物的使用,很多病患依舊會持續進展、惡化,進而引起全身性的免疫反應,最嚴重更會造成死亡,死亡率甚至高達三○~四○%。另外有二成病人會有嚴重的眼睛後遺症,甚至導致失明。

常見引起的藥物包括神經或精神藥物、降尿酸藥物、抗生素及止痛藥等;在小兒病人除了藥物外,病毒及黴漿菌感染也會誘發。

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王壯維博士表示,在以前,民眾只要因感冒、疼痛到診所就醫時,會使用治療癲癇的神經用藥,但發現會引起SJS/TEN的比例很高;醫師提醒,若帶有HLA-B 1502基因者不慎使用治療癲癇的藥物時,會有8~9成的機會造成藥物過敏的情形;所以,現在處方使用該藥品前,會要求病患做HLA-B 1502基因檢測。

助聽器(hearing aid)是幫助聽障者改善聽力不良狀況的裝置,最早期的助聽器是耳筒,其構造與用法類似平常的漏斗。進入二十世紀,依據近似電話的原理,有人設計出電子式助聽器,其內部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麥克風(microphone),一是增波器或稱擴大器(amplifier),一是接收器(receiver),聲音由空氣振動而先經過麥克風,轉成電流,經過增波器放大後,傳進接收器,再把電流轉成聲波,使聽障者感應到聲音。1920年代,助聽器使用真空管,到了1950年代,為電晶體取代,1980年代,半導體晶片將助聽器的效能再進一步提昇。按照聲音傳導方式區分,助聽器分為空氣傳導式(air conductive)與頭骨傳導式(born-anchored)兩大類,大部分助聽器屬空氣傳導式,依其外型可大致再分成四種:1.口袋型,麥克風及增波器製作於一香煙盒大小的單元內,可置入口袋,以電線連接著插於耳道之接收器;2.耳掛型,將所有組件製作成一小型彎曲的單元,可掛於耳後,並以軟管插入耳道接收;3.眼鏡型,將所有組件置入較粗厚的特製眼鏡架內,以軟管插入耳道接收;4.耳道型,根據配戴者的耳道塑模,將所有組件置入一微小的單元內,可完全插於耳道中。

因藥物過敏所造成的SJS/TEN,主要是體內的特定免疫細胞攻擊自己的皮膚和組織,進而引起皮膚大量破損、導致組織受傷。

過去對於嚴重皮膚藥物過敏反應如SJS/TEN病人之治療並無有效的治療方式,目前最常使用的治療用藥物是全身性類固醇,但是這種治療方式對嚴重皮膚藥物過敏的效果仍未知。依國外的文獻統計,對死亡率並無顯著改善;且若病人有其他併發症,如:感染、消化性潰瘍、高血壓、高血糖等情況,在使用全身類固醇治療時,常會讓病人的併發症惡化。

在生技製藥國家型計劃的贊助並在長庚醫院臨床試驗中心協助下,於台灣二○○九年至二○一六年期間進行7年的隨機分派臨床試驗,期間收募96位SJS/TEN的病患,比較利用anti-TNF-α生物製劑和傳統的類固醇治療,以評估其用於治療SJS/TEN病人的皮膚癒合和降低死亡率的療效。

研究證實使用anti-TNF-α生物製劑可提供SJS/TEN病人一較無副作用的治療方式,且可更快速、更有效的讓SJS/TEN病人的皮膚癒合,減低SJS/TEN病人的併發症與死亡率。此研究已登於二○一八年三月的國際知名的「臨床研究期刊」。

醫師提醒,藥物過敏其早期症狀主要為發燒、喉嚨痛、嘴唇及口腔黏膜潰爛、皮膚紅疹到水泡等,若病患有上述症狀時應趕快停止使用藥物,應立即就醫,提早進行治療。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nj78ggeoffxy 的頭像
    rnj78ggeoffxy

    rnj78ggeoffxy的部落格

    rnj78ggeoff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